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财政部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1:10:56  浏览:94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
现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
1、《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
2、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举例

附件1:《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发布并实施1年多来,我们收到了各方面的来信、来函,就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等会计处理提出了意见,对此,经研究,现对《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下:
一、关于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适用范围
公司(无论是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还是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规定的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要求,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
公司应当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地确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除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以及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等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外,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影响数等。
二、关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
公司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下同)是否能够作为一项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应当按照资产的定义予以合理地确认和计量。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但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公司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的,以及其他足以证明应收款项可能发生损失的证据和应收款项愈期5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以及未到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债务重组,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重组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特别是母子公司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愈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公司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不能不计提坏账准备。
公司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公司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对公司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
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其他应收款”项目移至“应收账款”项目下,“应收账款净额”改为“应收款项净额”。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于“坏账准备”项目内,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公司除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应披露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等外,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分项披露如下事项:
1、本年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计提比例一般超过40%及以上的,下同),应说明计提的比例以及理由;
2、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但在本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回的,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应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
3、对某些金额较大的应收款项不计提,或计提坏账比例较低(一般为5%或低于5%)的理由;
4、本年度实际冲销的应收款项及其理由,其中,实际冲销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款项应单独披露。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
公司按本规定变更相关会计政策的,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原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的公司,按本规定改为其他计提方法或仍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但改变计提比例的,此次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其后,如公司再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则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公司的短期投资期末原按成本计价的,按本规定改为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存货原按成本计价的,按本规定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长期投资原未计提减值准备,按本规定改为计提减值准备的,一律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按本规定变更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的,其会计处理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执行。
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与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不一致的,或《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所涉及的概念未说明具体运用方法的,如公允价值等,均按相关具体会计准则执行。

附件2: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举例
例:某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月1日设立,该公司1996年至1998年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期末短期投资和存货均按成本计价,长期投资不计提减值准备。该公司从1999年1月1日起,会计政策作如下变更:
1、坏账准备按账龄分析法计提,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规定的提取比例为:愈期1年(含1年,以下类推)以内的,按其余额的5%计提;愈期1--2年的,按其余额的10%计提;愈期2--3年的,按其余额的30%计提;愈期3--4年的,按其余额的50%计提;愈期4--5年的,按其余额的80%计提;愈期5年以上的,按其余额的100%计提(注:此处规定的比例仅限于本例使用,并不意味着公司应按上述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2、期末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3、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4、期末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该公司所得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计提法定公益金。该公司有关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资料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如表(一至八表)(假设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不能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其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资料以及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1)应收账款各年余额、账龄及应提坏账准备表(表一)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应提数 | 余 额 | 应提数 | 余 额 | 应提数
--------|--------------|--------------|--------------|--------------|--------------|--------------
1年以下| 800000| 40000|1000000| 50000|1500000| 75000
--------|--------------|--------------|--------------|--------------|--------------|--------------
1--2年|1200000| 120000|1200000| 120000|1500000| 150000
--------|--------------|--------------|--------------|--------------|--------------|--------------
2--3年|1000000| 300000|1500000| 450000|2300000| 690000
--------|--------------|--------------|--------------|--------------|--------------|--------------
3--4年|1500000| 750000|1800000| 900000|2700000|1350000
--------|--------------|--------------|--------------|--------------|--------------|--------------
5年以上| 500000| 500000| 600000| 600000|1000000|1000000
--------|--------------|--------------|--------------|--------------|--------------|--------------
合 计|5000000|1710000|6100000|2120000|9000000|3265000
--------------------------------------------------------------------------------------------------------
(2)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表二) 单位:元
----------------------------------------------------------------------------------
年 度 | 余 额 | 应提坏账 |已提坏账(注1)| 税后影响
------------|----------------|--------------|----------------|----------------
1996 | 5000000|1710000| 25000|1685000
------------|----------------|--------------|----------------|----------------
1997 | 6100000|2120000| 1715500| 404500
------------|----------------|--------------|----------------|----------------
1998 | 9000000|3265000| 2134500|1130500
------------|----------------|--------------|----------------|----------------
合 计 | — | — | — |3220000
----------------------------------------------------------------------------------
注1:第一,按5‰计提坏账准备各年坏账准备的余额为:
1996年:5000000×5‰=25000(元)
1997年:6100000×5‰=30500(元)
1998年:9000000×5‰=45000(元)
第二,已提坏账的计算
1997年已提坏账=1710000+(30500--25000)=1715500(元)
1998年已提坏账=2120000+(45000--30500)=2134500(元)
第三,税后影响的计算
1996年税后影响=1710000--25000=1685000(元)
1997年税后影响=2120000--1715500=404500(元),或=2120000--1710000--(30500--25000)=404500,或=2120000--1685000--30500=404500(元)
1998年税后影响=3265000--2134500=1130500(元),或=3265000--2120000--(45000--30500)=1130500(元),或=3265000--1685000--404500--45000=1130500(元)
(3)短期投资各年余额及市价表(表三)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成 本 | 市 价 | 成 本 | 市 价 | 成 本 | 市 价
--------|--------------|--------------|--------------|--------------|--------------|--------------
股票A| 60000| 55000| 0| 0| 80000| 72000
--------|--------------|--------------|--------------|--------------|--------------|--------------
股票B| 140000| 120000| 100000| 82000| 0| 0
--------|--------------|--------------|--------------|--------------|--------------|--------------
股票C| 50000| 52000| 0| 0| 200000| 180000
--------|--------------|--------------|--------------|--------------|--------------|--------------
股票D| 0| 0| 90000| 72000| 20000| 20000
--------|--------------|--------------|--------------|--------------|--------------|--------------
债券A| 40000| 41000| 0| 0| 0| 0
--------|--------------|--------------|--------------|--------------|--------------|--------------
合 计| 290000| 268000| 190000| 154000| 300000| 272000
--------------------------------------------------------------------------------------------------------
(4)短期投资由成本计价改为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后的累积影响数(表四) 单位:元
--------------------------------------------------------------------------------------------
年 度 | 成 本 | 市 价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1996 | 290000| 268000| 22000| 0| 22000
------------|----------------|--------------|------------|------------|----------------
1997 | 190000| 154000| 36000| 22000| 14000
------------|----------------|--------------|------------|------------|----------------
1998 | 300000| 272000| 28000| 36000| --8000
------------|----------------|--------------|------------|------------|----------------
合 计 | 780000| 694000| | | 28000
--------------------------------------------------------------------------------------------
(5)存货各年余额及可变现净值表(表五)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材料A |2000000|1900000|1600000|1200000| 2500000|2000000
--------|--------------|--------------|--------------|--------------|----------------|--------------
材料B |3000000|2500000|1800000|1400000| 2000000|1500000
--------|--------------|--------------|--------------|--------------|----------------|--------------
材料C |1000000|1100000|1000000|1300000| 2000000|2200000
--------|--------------|--------------|--------------|--------------|----------------|--------------
产品A |2000000|1500000|1600000|1400000| 1500000|1200000
--------|--------------|--------------|--------------|--------------|----------------|--------------
产品B | 0| 0|1000000| 900000| 2000000|1800000
--------|--------------|--------------|--------------|--------------|----------------|--------------
合 计 |8000000|7000000|7000000|6200000|10000000|8700000
----------------------------------------------------------------------------------------------------------
(6)存货由成本计价改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后的累积影响数(表六) 单位:元
--------------------------------------------------------------------------------------------
年 度 | 成 本 | 可变现净值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1996: | | | | |
------------|----------------|--------------|------------|------------|----------------
材料A | 2000000|1900000|100000| 0| 100000
------------|----------------|--------------|------------|------------|----------------
材料B | 3000000|2500000|500000| 0| 500000
------------|----------------|--------------|------------|------------|----------------
材料C | 1000000|1100000| 0| 0| 0
------------|----------------|--------------|------------|------------|----------------
产品A | 2000000|1500000|500000| 0| 500000
------------|----------------|--------------|------------|------------|----------------
产品B | 0| 0| 0| 0| 0
------------|----------------|--------------|------------|------------|----------------
1997: | | | | |
------------|----------------|--------------|------------|------------|----------------
材料A | 1600000|1200000|400000|100000| 300000
------------|----------------|--------------|------------|------------|----------------
材料B | 1800000|1400000|400000|500000| --100000
------------|----------------|--------------|------------|------------|----------------
材料C | 1000000|1300000| 0| 0| 0
------------|----------------|--------------|------------|------------|----------------
产品A | 1600000|1400000|200000|500000| --300000
------------|----------------|--------------|------------|------------|----------------
产品B | 1000000| 900000|100000| 0| 100000
------------|----------------|--------------|------------|------------|----------------
1998: | | | | |
------------|----------------|--------------|------------|------------|----------------
材料A | 2500000|2000000|500000|400000| 100000
------------|----------------|--------------|------------|------------|----------------
材料B | 2000000|1500000|500000|400000| 100000
------------|----------------|--------------|------------|------------|----------------
材料C | 2000000|2200000| 0| 0| 0
------------|----------------|--------------|------------|------------|----------------
产品A | 1500000|1200000|300000|200000| 100000
------------|----------------|--------------|------------|------------|----------------
产品B | 2000000|1800000|200000|100000| 100000
--------------------------------------------------------------------------------------------
--------------------------------------------------------------------------------------------
年 度 | 成 本 | 可变现净值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合 计 | — | — | — | — |1500000
------------|----------------|--------------|------------|------------|----------------
材料A | — | — | — | — | 500000
------------|----------------|--------------|------------|------------|----------------
材料B | — | — | — | — | 500000
------------|----------------|--------------|------------|------------|----------------
材料C | — | — | — | — | 0
------------|----------------|--------------|------------|------------|----------------
产品A | — | — | — | — | 300000
------------|----------------|--------------|------------|------------|----------------
产品B | — | — | — | — | 200000
--------------------------------------------------------------------------------------------
(7)长期股权投资各年余额及可收回金额表(表七)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子公司|3000000|3500000| 8200000| 9000000| 8000000|6500000
--------|--------------|--------------|----------------|----------------|----------------|--------------
联营企业|2000000|2100000| 2000000| 2200000| 2000000|2300000
--------|--------------|--------------|----------------|----------------|----------------|--------------
合 计|5000000|5600000|10200000|11200000|10000000|8800000
--------------------------------------------------------------------------------------------------------------
(8)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累积影响数(表八) 单位:元
------------------------------------------------------------------------------------------------
年 度 | 账面余额 | 可收回金额 | 预计损失 | 已提准备 | 税后影响
------------|----------------|--------------|--------------|------------|------------------
1996: | | | | |
------------|----------------|--------------|--------------|------------|------------------
子公司 | 3000000|3500000| 0| 0 | 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100000| 0| 0 | 0
------------|----------------|--------------|--------------|------------|------------------
1997: | | | | |
------------|----------------|--------------|--------------|------------|------------------
子公司 | 8200000|9000000| 0| 0 | 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200000| 0| 0 | 0
------------|----------------|--------------|--------------|------------|------------------
1998: | | | | |
------------|----------------|--------------|--------------|------------|------------------
子公司 | 8000000|6500000|1500000| 0 |150000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300000| 0| 0 | 0
------------|----------------|--------------|--------------|------------|------------------
合 计 | — | — | — | — |1500000
------------------------------------------------------------------------------------------------
2、账务处理
(1)上述各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合计=3220000+28000+1500000+1500000=6248000(元)
(2)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影响盈余公积的金额=6248000×15%=937200(元)
(3)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248000
贷:坏账准备 3220000
存货跌价准备 150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8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0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624800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312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37200
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资 产 负 债 表
编制单位:××公司 1999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年 初 数 |负债和所有者 | 年 初 数
资 产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权 益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流动资产: | | |流动负债: | |
--------------|----------------|----------------|--------------|----------------|--------------------
货币资金 | 4500000| 4500000| 短期借款 | 6200000| 6200000
--------------|----------------|----------------|--------------|----------------|--------------------
短期投资 | 300000| 300000| 应付票据 | 2929000| 2929000
--------------|----------------|----------------|--------------|----------------|--------------------
减:短期投资 | 0| 28000|应付账款 | 5000000| 5000000
跌价准备 | | | | |
--------------|----------------|----------------|--------------|----------------|--------------------
短期投资净额 | 300000| 272000|应交税金 | 500000| 500000
--------------|----------------|----------------|--------------|----------------|--------------------
应收票据 | 5000000| 5000000|流动负债合计 |14629000| 14629000
--------------|----------------|----------------|--------------|----------------|--------------------
应收账款 | 9000000| 9000000| | |
--------------|----------------|----------------|--------------|----------------|--------------------
减:坏账准备 | 45000| 3265000|长期负债: | |
--------------|----------------|----------------|--------------|----------------|--------------------
应收账款净额 | 8955000| 5735000|长期借款 | 8000000| 8000000
--------------|----------------|----------------|--------------|----------------|--------------------
存 货 |10000000|10000000| | |
--------------|----------------|----------------|--------------|----------------|--------------------
减:存货跌价 | 0| 1500000| | |
准备 | | | | |
----------------------------------------------------------------------------------------------------------
----------------------------------------------------------------------------------------------------------
| 年 初 数 |负债和所有者 | 年 初 数
资 产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权 益 | 调整前 | 调整后
--------------|----------------|----------------|--------------|----------------|--------------------
存货净额 |10000000| 8500000| | |
--------------|----------------|----------------|--------------|----------------|--------------------
流动资产合计 |28755000|24007000|长期负债合计 | 8000000| 8000000
--------------|----------------|----------------|--------------|----------------|--------------------
长期投资: | | |负债合计 |22629000| 22629000
--------------|----------------|----------------|--------------|----------------|--------------------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000|10000000| | |
--------------|----------------|----------------|--------------|----------------|--------------------
减:长期投资 | 0 | 1500000|股东权益: | |
减值准备 | | | | |
--------------|----------------|----------------|--------------|----------------|--------------------
长期投资净额 |10000000| 8500000|股 本 |14000000| 14000000
--------------|----------------|----------------|--------------|----------------|--------------------
固定资产: | | |资本公积 | 800000| 800000
--------------|----------------|----------------|--------------|----------------|--------------------
固定资产原价 |11445000|11445000|盈余公积 | 1119350| 182150
--------------|----------------|----------------|--------------|----------------|--------------------
减:累计折旧 | 2900000| 2900000|其中:公益金 | 406450| 94050
--------------|----------------|----------------|--------------|----------------|--------------------
固定资产净值 | 8545000| 9545000|未分配利润 | 9180650| 3869850
--------------|----------------|----------------|--------------|----------------|--------------------
无形资产: | | |股东权益合计 |25100000| 18852000
--------------|----------------|----------------|--------------|----------------|--------------------
无形资产 | 429000| 429000| | |
--------------|----------------|----------------|--------------|----------------|--------------------
资产总计 |47729000|41481000|负债和股东 |47729000| 41481000
| | |权益总计 | |
----------------------------------------------------------------------------------------------------------
利 润 及 利 润 分 配 表
编制单位:××公司 1999年度 单位:元
----------------------------------------------------------------------
| 上 年 数
项 目 |------------------------------------------
| 调 整 前 | 调 整 后
--------------------------|--------------------|--------------------
一、主营业务收入 | 27000000 | 27000000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12000000 | 12000000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000000 | 1000000
--------------------------|--------------------|--------------------
二、主营业务利润 | 14000000 | 14000000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800000 | 800000
----------------------------------------------------------------------
----------------------------------------------------------------------
| 上 年 数
项 目 |------------------------------------------
| 调 整 前 | 调 整 后
--------------------------|--------------------|--------------------
减:存货跌价损失 | 0 | 400000
--------------------------|--------------------|--------------------
管理费用 |4300000 | 5430500
--------------------------|--------------------|--------------------
财务费用 |800000 | 800000
--------------------------|--------------------|--------------------
三、营业利润 | 9700000 | 8169500
--------------------------|--------------------|--------------------
加:投资收益 | 800000 | --692000
--------------------------|--------------------|--------------------
营业外收入 | 1000000 | 1000000
--------------------------|--------------------|--------------------
减:营业外支出 | 700000 | 700000
--------------------------|--------------------|--------------------
四、利润总额 | 10800000 | 7777500
--------------------------|--------------------|--------------------
减:所得税 | 3465000 | 3465000
--------------------------|--------------------|--------------------
五、净利润 | 7335000 | 4312500
--------------------------|--------------------|--------------------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12005000 | 9263325注2
--------------------------|--------------------|--------------------
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 19340000 |13575825
--------------------------|--------------------|--------------------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733500 | 431250注3
--------------------------|--------------------|--------------------
提取法定公益金 | 366750 | 215625注3
--------------------------|--------------------|--------------------
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 18239750 |12928950
--------------------------|--------------------|--------------------
减:应付普通股股利 | 9059100 | 9059100
--------------------------|--------------------|--------------------
八、未分配利润 | 9180650 | 3869850
----------------------------------------------------------------------
注2:12005000--〔(1685000+404500)+36000+(100000+300000+500000--
100000+500000--300000+100000)〕×85%=12005000--3225500×85%=
12005000--2741675=9263325(元)
注3:733500--(1130500--8000+400000+1500000)×10%=733500--3022500
×10%=431250(元)
366750--(1130500--8000+400000+1500000)×5%=366750--3022500
×5%=215625(元)
4、附注说明
本公司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改变如下会计政策:
(1)坏账准备原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现改按账龄分析法计提,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规定的提取比例为:愈期1年(含1年,以下类推)以内的,按其余额的5%计提;愈期1--2年的,按其余额的10%计提;逾期2--3年的,按其余额的30%计提;愈期3--4年的,按其余额的50%计提;愈期4--5年的,按其余额的80%计提;愈期5年以上的,按其余额的100%计提。
(2)期末短期投资原按成本计价,现改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3)期末存货原按成本计价,现改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4)期末长期投资原不计提减值准备,现改为计提减值准备。
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已按调整后的数字填列。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6248000元,其中,因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3220000元、短期投资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28000元、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500000元、长期投资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500000元;由于会计政策变更,调减了1998年度的净利润3022500元;调减了1999年年初留存收益6248000元,其中,未分配利润调减了5310800元,盈余公积调减了937200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减了2741675元。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3号


  《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2年7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7月27日




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

(2012年7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编制与管理

  第三章 河湖工程保护与管理

  第四章 河湖水环境保护与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湖保护和管理,保持河湖水域面积,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保障河湖防洪、供水功能,维护河湖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塘坝、人工水道工程设施及其水体(以下统称河湖)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河湖保护管理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河湖的规划、建设、治理应当维护古都风貌,与首都城乡整体环境相协调。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湖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河湖保护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河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和管护经费;并建立健全水生态保护的补偿制度。

  第五条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本市与相关省市建立健全河湖保护管理协作机制,加强河湖保护管理的统筹协调。

  第六条 本市河湖保护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河湖保护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河湖保护管理目标制定考核评价指标,纳入对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 本市河湖保护管理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河湖保护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跨区、县重要水系设置流域管理机构,在管辖范围内依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履行监督管理及行政执法职责,统筹协调流域内的河湖保护管理工作。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湖保护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管辖权限,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或者确定管理人员,落实河湖管护责任。街道办事处按照管辖权限做好河湖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河湖治理、养护、保护管理标准、规范和规程,建立河湖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对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完善监测预警管理制度,组织水文机构对河湖水量、水质定期进行监测,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履行河湖保护管理的执法职责。

  市和区、县发展改革、财政、环境保护、规划、市政市容、园林绿化、农业、国土资源、工商、公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文物、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河湖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九条 公园、能源、电力、旅游、院校等单位管理的湖泊,由其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定管理人员,落实河湖管护责任,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河湖保护管理领域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河湖保护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河湖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河湖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公众和村、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河湖保护管理的有关活动。

  对保护河湖水环境、水工程、水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规划编制与管理

  第十一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市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全市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以及相关要求,编制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跨区、县重要水系的流域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经批准的流域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由流域管理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全市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和所处水系的流域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按照管辖权限组织编制本区、县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按照管辖权限组织编制本乡、镇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报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应当包括河湖现状分析,防洪标准及除涝、排水要求,河湖开发利用原则、水功能区划及水质保护目标,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任务、措施和实施方案,限制或者禁止开发、利用的项目等内容。

  第十三条 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应当结合城乡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兼顾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恢复、水文化保护及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河湖综合效益。

  第十四条 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应当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水资源、防洪排水和水土保持等规划相协调。

  有关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规划涉及河湖的,应当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是河湖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依据。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新城和重点发展区规划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应当符合全市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和流域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

  经批准的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开,严格执行;确需修改的,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从事开发、利用活动。

  第十六条 在河湖上建设水工程的,必须符合所在流域的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

  修建水库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在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含温榆河)、拒马河等跨省(市)河流、官厅水库库区及市管河湖、跨区(县)的河湖上建设水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应当依照《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要求报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查;在其他河湖上新建、扩建以及改建水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应当报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

  第三章 河湖工程保护与管理

  第十七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要求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水库、塘坝、人工水道和其他水工程及附属的土地、山场属于该工程的管理范围。有堤防的河流(含湖泊),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含可耕地)、行洪区,岸边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流(含湖泊),其管理范围根据设计洪水位或者参照历史最高洪水位确定。

  在河湖管理范围的周围,根据河湖重要程度、保护河湖功能的需要,确定河湖保护范围的具体边界。

  第十八条 市和区、县管理河湖的管理范围、保护范围,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提出方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镇管理河湖的管理范围、保护范围,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具体方案,经所在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

  河湖的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后,应当向社会公告,并标图立界。

  第十九条 在河湖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及防汛、水工水文监测和测量、河岸地质监测、通讯、照明、滨河道路以及其他附属设备与设施;

  (三)围堤或者修建阻水渠道、阻水道路;

  (四)损毁护堤护岸林木;

  (五)非管理人员开启、关闭河湖工程设备与设施;

  (六)行驶履带车辆、超过限载标准的车辆;

  (七)其他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水工程和河岸堤防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条 在河湖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的,必须报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一)填湖、填河造地、明河改暗河;

  (二)围河、挖筑鱼塘、挖坑开槽、勘探,或者设立线杆、线塔、无线通信塔、标识;

  (三)设置固定停车场所;

  (四)修路,或者修建园林小品、管理房及其附属设施,或者建设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

  (五)爆破、打井、挖窖、挖取沙土、采砂、堆放物料;

  (六)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

  河道改线、开挖人工湖泊,必须报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在河湖上新建、扩建以及改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湖的各类工程和在河湖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修建桥梁、道路、管道、缆线、闸房、码头、渡口、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及其附属设施需要临河、跨河、穿堤、破堤、筑坝、围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送工程建设方案。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到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工程开工审批手续并与河湖管理机构签订管理协议;工程竣工后,应当报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二条 本市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占用河湖工程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在河湖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或者对原有河湖工程设施和水域有不利影响的,建设主体应当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依法承担经济补偿责任。补偿费用专项用于河湖保护工作。具体办法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河湖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依法修建的非河湖工程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其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运行安全。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河湖保护管理标准规范的,责令及时改正。

  第二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物、规划等有关部门制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河道、水域及桥、闸等水工建筑物、构筑物和遗址保护名录,明确保护范围和标准,建立相关档案;对河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河湖文化。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拆除列入保护名录中的水工建筑物、构筑物或者遗址。

   

  第四章 河湖水环境保护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开展河湖综合治理和水网建设,修复水体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涵养和保护水资源。

  第二十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河湖治理及保护管理规划确定本市重点河段和重点湖泊生态环境用水量,提出具体生态环境用水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

  河湖生态环境用水应当充分利用雨水和再生水。

  第二十七条 向河湖排水的,入河水体水质应当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实行雨水、污水分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向河湖排放未经处理或者经处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污水,不得向路边雨水口、雨水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或者倾倒污水、污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第二十八条 需要在河湖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水口的,应当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排水管网覆盖范围地区,不得设置排污口。

  第二十九条 本市建立河湖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河湖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排污许可时,应当考虑入河水域水功能区水质标准。

  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水域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或者水功能区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要求的,应当及时报请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三十条 本市建立河湖断面考核制度,严格落实流域统一管理下的河湖保护属地管理责任。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河湖水质实施动态监测,定期公布水质监测结果。       

  第三十一条 在河湖管理范围内,禁止洗刷车辆或者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容器,实施毒鱼、炸鱼、电鱼、设置拦河渔具活动,使用对河湖水体有害的鱼药和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开办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经营摊点以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

  在河湖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禁止倾倒、堆放、掩埋、弃置垃圾渣土和其他废弃物。

  第三十二条 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和人身安全的要求,依法划定并公布禁止游泳、滑冰等水上活动的水域,设置警示标志;在未禁止游泳、滑冰等水上活动的水域,活动人员或组织者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新、改、扩建河湖工程时,河湖管理机构应当在陡岸、直墙等危险地段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第三十三条 利用河湖开办旅游项目或者从事其他利用活动的,应当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保证河湖工程、行洪、河湖生态环境、水体、水质的安全,不得使用以柴油、汽油为动力的游船。

  利用河湖开办旅游项目或者从事其他利用活动的,必须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在河湖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从事种植业的,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药、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在河流两岸和湖泊、水库、塘坝周边从事规模畜禽养殖的,应当符合全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并对畜禽粪便、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行污水达标排放,保证水源质量。

  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湖流域水产养殖的管理,合理确定水产养殖规模和布局,推广循环水养殖、不投饵养殖等生态养殖技术,限制围网养殖,减少水产养殖污染。       

  第三十五条 河湖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按照本市环境卫生责任制执行。

  各责任单位应当落实河湖环境卫生责任,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河湖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应当进行绿化,建设滨河绿化带、绿色步道和亲水健身休闲设施。

  河湖沿岸的绿化、岸坡及河底防护应当按照河湖功能、生态和环保景观要求及绿化技术标准,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河湖管理范围的绿化及其管理维护由河湖管理机构负责;河湖保护范围的绿化及其管理维护分别由园林绿化、公路、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林木的抚育、更新和维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河湖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制定河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河湖发生突发事件时,河湖管理机构应当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应当及时告知受影响的单位和公众,同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河湖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受理举报的途径和方式,并为举报人保密。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收到举报应当登记、及时核实处理,并定期公布处理结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五项和第六项、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依照水、防洪、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河湖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从事以下活动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行政许可手续,并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逾期未能取得行政许可手续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或者采取补救措施。逾期不恢复原状的,按程序强制清除,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一)围河、挖筑鱼塘、挖坑开槽、勘探或者设立线杆、线塔、无线通信塔、标识,或者建设临时性构筑物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设置固定停车场所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修路,或者修建园林小品、管理房及其附属设施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河道改线、开挖人工湖泊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开工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建设单位未按照经批准的工程建设方案修建工程设施,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但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逾期不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未达到要求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非河湖工程及相关设施不符合河湖保护管理标准规范,且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及时改正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毁坏或者拆除保护名录中的河道、水域和水工建筑物、构筑物、遗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河湖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水口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开展水上旅游项目或者其他利用活动时使用以柴油、汽油为动力的游船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8000元以上8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或者采取补救措施。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利用河湖开办旅游项目或者从事其他利用活动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辖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在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有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及第三十一条规定违法情形且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查封、扣押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及机械设备等。

  第四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履行河湖保护管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追究该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在河湖保护管理工作中,公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1999年6月24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城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台湾地区地方制度法专题:摊贩管理自治条例范本说明

陈朝建


  这是席代麟、陈朝建主持(另拟变更为陈朝建、蔡志恒主持,或研究团队成员拟加入蔡志恒),研订摊贩辅导管理方案项目计划,经济部商业司委托研究案(2005/06/01~2005/12/31)的其它初稿内容(以摊贩辅导暨管理自治条例范本说明为主),谨再提供给读者、网友、学生或实务工作者参考。本篇并为2005/07/13所载,《地方制度法专题:经济部摊贩辅导管理方案(初稿)》的后续补充......

  经济部摊贩辅导管理方案的指导范本--摊贩辅导暨管理自治条例范本说明

一、法源部分

  建议各该直辖市、县市有关摊贩辅导暨管理自治条例之规范意旨部分,强调系为加强摊贩之管理,并维持商业秩序,以及消费者之权益。

  至于,法源部分则系依地方制度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七款第三目及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等规定,直辖市、县市得就工商辅导及管理的经济服务事项,制定自治条例予以规范。而自治条例名称之选定,则建议为「○○○摊贩管理自治条例」(如:高雄市摊贩管理自治条例)或「○○○摊贩辅导管理自治条例」。

二、法规适用之特别规范

  建议另明定摊贩之辅导、管理事项之规定,均依各该直辖市、县市自治条例优先适用之,即直辖市、县市自治条例未规定事项,始得适用其它法规之规定。换言之,各该直辖市、县市摊贩辅导暨管理自治条例应为优先适用的法规体系,俾以因应行政罚法、各该专业行政法规的冲击。

三、主管机关(单位)之规范

  建议可明确规定,摊贩之辅导暨管理,以各该直辖市、县市政府为主管机关[1],至于权责划分如下:

  (一)摊贩之登记、发证、规划及管理,由各该直辖市、县市政府○○局(如建设局)负责。

  (二)无证或妨害交通、安宁秩序摊贩之取缔,由各该直辖市、县市政府警察局负责。

  (三)摊贩就业辅导,由各该直辖市、县市政府○○局(如社会局、劳工局等)负责。

  (四)食品卫生查验及取缔,由各该直辖市、县市政府卫生局负责。

  (五)营业场所有碍环境卫生及噪音之取缔,由各该直辖市、县市政府环境保护局负责。

  (六)营业税之课征事项(如特别税课、临时税课或附加税课等),由各该直辖市、县市政府税捐稽征处,配合财政局规划执行之。

  另为符合行政程序法第十五条「委任」及「委托」之规定,各该直辖市、县市摊贩辅导暨管理自治条例亦得各该主管机关(单位)之间的「委任」或「委托」,俾利执行摊贩之许可、规划及管理等自治业务。至于,各该县政府对乡镇市公所的部分,应于自治条例中明定「委办」的法源依据,俾期符合地方制度法第二条第三款「委办事项」之规定(亦即,可明定各该县政府得依摊贩辅导暨管理自治条例,将上开○○业务的若干部分,委办由乡镇市公所执行之)。

  不仅如此,如为因应行政程序的施行,以及政府再造所谓「委外化」的策略,并提升指定摊贩集中区摊位营业许可持有人自我管理之能力,使对内部成员具有拘束力,行政机关(即各该直辖市、县市政府)另得依行政程序法第十六条之规定,将其上开主政权限之一部分,委托民间团体或个人办理。因此,可于自治条例中另明定主管机关,亦得将办理摊位管理业务及协助摊位违规查报之部分权限,「得」委托民间团体或个人行使之。也就是说,受托行使公权力之民间团体或个人,亦得成为行政程序法第二条第三项的「准行政机关」。

四、摊贩的定义与基本类型

  建议可规定各该直辖市、县市摊贩辅导暨管理自治条例中,所称的「摊贩」系指于户外公共场所或公、私有土地之设摊营业者。但销售公益彩券、经政府机关邀请展售产品或市政府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依权责许可设摊营业者,不在此限[2]。至于,「摊贩集中区」,则是指主管机关公告指定特定区域供摊贩集中营业之场所[3]。至于,摊贩营业场地依其营业型态,另得区分为:

  (一)零星摊位:经核准个别摊贩营业之摊位。

  (二)集合摊位:于摊贩集中区或其它许可区域(路段),提供集体从事摊贩业务之场地,区分为下列二类:(A)经常性集合摊位:于摊贩集中区内,提供定时、定点经常性营业之场所;(B)临时性集合摊位:于许可区域(路段),提供定时、定点之临时性营业场所。

  除此之外,「流动摊贩」是否予以规范或禁止,甚或纳入「零星摊位」或「集合摊位」的概念,得由各该直辖市、县市政府本于因地制宜的施政需要决定之。举例来说,台北市政府即采取「管『地』不管『人』」的立法政策,因此仅需要规范「摊贩」、「摊贩集中区」、「零星摊位」、「集合摊位」与特别除外规定(如销售公益彩券、经政府机关邀请展售产品或市政府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依权责许可设摊营业者,不在此限)外,自毋须再就「流动摊贩」、「夜市」或「黄昏市场」等概念予以规定。

  更具体的说,台北市政府所拟订的摊贩管理自治条例为有效区分摊贩营业场地,即于自治条例(草案)中以营业型态区分摊位为「零星摊位」及「集合摊位」两类。而且,系以「许可制」为原则,另集合摊位则区分为「经常性集合摊位」及「临时性集合摊位」;详言之,零星摊位系指许可于市区道路或私人土地上设摊营业之场所摊位,有别于此,经常性集合摊位系指于摊贩集中区设摊以定时、定点固定营业之场所,如台北市华西街摊贩集中区之摊位。相对的,临时性集合摊位系指于特定日聚集多数摊贩(如节庆、庙会…等)临时设摊营业,其营业时段非全年性或每日性者,例如:赶集式摊贩、短期性特色主题市集、以机动车辆设摊者…等。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